台中學儒司法特考、調查局特考各項熱門活動

專題:清算中公司董事何去何從?

壹、相關實務見解:

(一)84年台上字第2581號判決採權限停止說:「解散命令生效後應即進行清算程序,原有董事會董事職權因此停止,改由清算人行之」。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:侵害隱私權之證據能力97年律師曾經考出)

壹、相關實務見解:

臺灣高院94上易字第243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:侵害隱私權之證據能力97年律師曾經考出)

壹、相關實務見解:

臺灣高院94上易字第243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:真的禁止重複指認?

一、95台上3026

按現行刑事訴訟法並無關於指認犯罪嫌疑人、被告(下以犯罪嫌疑人稱之)程序之規定,如何經由被害人、檢舉人或目擊證人以正確指認犯罪嫌疑人,自應依個案之具體情形為適當之處理。依法務部及內政部警政署於九十年五月、八月頒布之「法務部對於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要點」、「人犯指認作業要點」及「警察機關實施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要領」中之規定,於偵查過程中指認犯罪嫌疑人,係採取「選擇式」列隊指認,而非一對一「是非式的單一指認」;供選擇指認之數人在外形上不得有重大的差異;實施照片指認,不得以單一相片提供指認,並避免提供老舊照片指認;指認前應由指認人先陳述嫌疑人的特徵、不得對指認人進行誘導或暗示等程序,固可提高指認的正確度,以預防指認錯誤之發生。然指認之程序,固須注重人權之保障,亦需兼顧真實之發現,確保社會正義實現之基本目的。法院就偵查過程中所實施之第一次指認(禁止重覆指認),應綜合指認人於案發時所處之環境,是否足資認定其確能對犯罪嫌疑人觀察明白、認知犯罪行為人行為之內容,該事後依憑個人之知覺及記憶所為之指認是否客觀可信,而非出於不當之暗示等事項,為事後審查,並說明其認定指認有無證據能力之理由。倘指認過程中所可能形成之記憶污染、誤導判斷,均已排除,且其目擊指認亦未違背通常一般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,指認人於審判中,並已依人證之調查程序,陳述其出於親身經歷之見聞所為指認,並依法踐行詰問之程序,而非單以指認人之指認為論罪之唯一依據,自不得僅因指認人之指認程序與上開不具法拘束力之要點(領)規範未盡相符,遽認其無證據能力。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:真的禁止重複指認?

一、95台上3026

按現行刑事訴訟法並無關於指認犯罪嫌疑人、被告(下以犯罪嫌疑人稱之)程序之規定,如何經由被害人、檢舉人或目擊證人以正確指認犯罪嫌疑人,自應依個案之具體情形為適當之處理。依法務部及內政部警政署於九十年五月、八月頒布之「法務部對於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要點」、「人犯指認作業要點」及「警察機關實施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要領」中之規定,於偵查過程中指認犯罪嫌疑人,係採取「選擇式」列隊指認,而非一對一「是非式的單一指認」;供選擇指認之數人在外形上不得有重大的差異;實施照片指認,不得以單一相片提供指認,並避免提供老舊照片指認;指認前應由指認人先陳述嫌疑人的特徵、不得對指認人進行誘導或暗示等程序,固可提高指認的正確度,以預防指認錯誤之發生。然指認之程序,固須注重人權之保障,亦需兼顧真實之發現,確保社會正義實現之基本目的。法院就偵查過程中所實施之第一次指認(禁止重覆指認),應綜合指認人於案發時所處之環境,是否足資認定其確能對犯罪嫌疑人觀察明白、認知犯罪行為人行為之內容,該事後依憑個人之知覺及記憶所為之指認是否客觀可信,而非出於不當之暗示等事項,為事後審查,並說明其認定指認有無證據能力之理由。倘指認過程中所可能形成之記憶污染、誤導判斷,均已排除,且其目擊指認亦未違背通常一般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,指認人於審判中,並已依人證之調查程序,陳述其出於親身經歷之見聞所為指認,並依法踐行詰問之程序,而非單以指認人之指認為論罪之唯一依據,自不得僅因指認人之指認程序與上開不具法拘束力之要點(領)規範未盡相符,遽認其無證據能力。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親愛的同學們~注意囉!!!!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親愛的同學們~注意囉!!!!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專題、民法949950修正後之缺漏:

爭點:真正權利人得於二年內請求回復其權利,則在該二年內之權利歸屬狀態為何?善意取得盜贓物時之使用收益權能歸屬狀態於民法949條及民法950條規定適用下有何不妥?

擬答: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、民法949950修正後之缺漏:

爭點:真正權利人得於二年內請求回復其權利,則在該二年內之權利歸屬狀態為何?善意取得盜贓物時之使用收益權能歸屬狀態於民法949條及民法950條規定適用下有何不妥?

擬答: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專題、從99年第1次民庭決議看附帶抗告之容許性:

爭點:在上訴制度中,為防免上訴人之突襲以平衡兩造權益及武器平等之要求,乃承認附帶上訴制度之制度。但對於抗告而言,是否亦應有此考量─亦即我國是否承認附帶抗告制度?

一、99年第1次民庭決議:

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